加速产业蝶变 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2020年09月13日 10:08:26admin浏览量:22次

 走进承德,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紫塞大地上散发着无穷的绿色魅力。

    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承德发展的内在基因。

    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承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一年多来,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满腔“绿色”情怀的魅力承德,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优势,在生态保护优先中不断淬炼,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绿色经济的特色之路。仅2019年,承德就实施亿元以上绿色产业项目281个、完成投资405亿元,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环保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一副“传统产业生态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绿色产业体系画卷正在紫塞大地徐徐展开。

    传统产业生态化

    ——提升品质品牌,推动传统产业迈上中高端

    走进河钢承钢钒钛事业部厂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着钒渣的运输车辆正在排队检斤,世界上最大的钒渣焙烧回转窑昼夜不息运行,一桶桶包装完毕的钒产品正在接受出厂前的最后一次检验……这里处处展现出河钢承钢钒钛产业创新发展的“热度”和“速度”。

    “我们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烟气和废水,实现了真正的绿色提钒、绿色制造。”钒钛事业部亚熔盐作业区总作业长张清山指着刚刚下线的一袋晶莹的粉末说。

    河钢承钢是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我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长期依靠“两黑”即黑色金属采选及黑色金属冶炼产业支撑发展,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化,加之资源、环境、产出对产业提出的新要求,传统产业发展碰到了“天花板”,转型迫在眉睫。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提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好去产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进生产工艺,研发高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逐步迈上中高端。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一棵老树的话,那么经过改造升级后的传统产业,浴火重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开出了一朵朵惊艳的花朵。

    钒钛新材料产业就是其中一朵美丽的花。

    仅以河钢承钢为例,2017年以来虽然压减钢铁产能70万吨,但销售收入不降反升。因为,其转型升级后生产的含钒钢产品,以独特的物理性能和优异品质,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不只是河钢承钢,在钒钛新材料产业上,我市本着“促进军民融合,推进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钒产业研发及制造基地,打造‘中国钒谷’”的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推动了钒钛产业由以钢为主向以钒为主转变、由普钢向特钢转变、由初级原材料向终端高端产品转变、由高端产品向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等应用领域高端装备转变,大力研发高纯钒、金属钒、五氧化二钒、钒铝合金等高端产品。

    截至目前,我市的钒产品及含钒钢被广泛用于三峡大坝、珠港澳大桥、鸟巢、“中国尊”等国家重点工程,钒产品产能占全国的34%、占全球的16%。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28.6亿元,完成增加值199.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3.6%,财政贡献率24.7%。

    不仅是钒钛新材料产业,特色装备制造产业也在传统产业“老树”上发出新芽、开出新花。

    走进滦平县大屯乡承创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一条整齐划一的生产流水线正在运转,轨道交通产品仿佛变魔术般逐渐成型。

    承创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是滦平县依托“高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秉承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带动战略,积极引进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产业项目。

    近年来,在经历了多年探索和实践后,我市明确把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今后装备制造产业主攻方向和结构调整突破口,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以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3个开放性创新平台为技术支撑,以仪器仪表、输送装备、汽车零部件为重点,加强科研合作,攻关关键技术,着力打造一批单品冠军,推进特色装备制造业向“专精特新智”发展。

    我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效果日益显著。目前,全市实施特色装备制造产业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个,重点建设六沟开发区、丰宁怀丰产业园、高新区微智园、兴隆荣盛产业园、平泉装备制造园5个园区,形成了以智能化仪表、输送装备、石油开采设备、自动称量设备、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设备为代表的产业体系。2019年规上装备制造企业达到53家,主营业收入68.4亿元,增加值15.3亿元。

    新兴产业高端化

    ——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意义,更是全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战略考虑,近年来,特别是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一年间,我市以大数据、清洁能源等产业为培育重点,吹响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角”。

    大数据产业,无疑是新兴产业的代表。

    在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区,软通动力、中电长城网际、大唐融合……国内多家知名、领跑行业发展的大数据企业及科研单位已在这里入驻,一个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小镇正在崛起。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核心支撑城市目标要求,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把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大数据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衍生产业,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务水平,努力绘就一幅加快转型的美丽“云图”。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已经先后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京津冀旅游大数据示范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核心支撑城市。目前我市正加快建设阿里云承德大数据可视化研究院,全力建设5个“互联网+”和8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大数据企业发展到26家,3万个IDC机柜正在加快建设,两条直连北京光纤将于今明两年分别投入使用,网速将实现与北京同城化。

    产业新秀非大数据一家。

    登上承德县三沟镇二沟村正北沟山坡,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原来是4000亩的闲置荒山。”国家电投正北沟100兆瓦光伏电站负责人蒙井秋说,目前,建成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6万吨。

    “大风刮黄金、河水淌白银、阳光洒珍珠、温泉似宝盆”,我市可供发展清洁能源的资源丰富。为此,我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提出适度发展风电,重点发展光电,深度挖潜水电,积极开发生物质、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装备制造,强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生产应用产业基地的发展构想,努力探索一条绿色电力和新型特色产业优势互补的新路。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崛起,清洁能源项目全面开花,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目前,我市在“发电端”,持续推进总规模360万千瓦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稳妥有序推进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三期工程,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已达到627.48万千瓦,年发电109.19亿千瓦时,分别占电力总装机和发电量的77.5%和55.97%。在“制造端”,全力支持远景能源、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装备生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应用端”,加快河北建投10万千瓦风储、承钢16万千瓦光储、丰宁50万千瓦“清洁能源+储能+

    微电网+大数据”等项目建设。

    特色产业规模化

    ——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夏日的承德,青山蓊郁,绿水长依,蓝天如碧……

    绿色生态,是我市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它不仅是我市的“烫金”名片,也为我市催生出更多绿色的新兴产业。

    对于北京游客李培来说,刚刚结束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之旅让她流连忘返。不仅因为森林苍翠连绵、草原如茵铺展、花海芬芳斗艳的美景惹人醉,更因为飞行体验、极限漂流、骑马狩猎、茶盐马帮等旅游新业态刺激好玩。

    绵延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通过实施6大组团、20个精品旅游项目,彻底改变了承德坝上旅游赏林观草的单调模式,串起一条处处皆景、业态完备、全域可游的生态富民之路。

    我市的发展优势就写在青山绿水间。优良的环境禀赋,加之厚重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存,便利的交通区位,造就了我市发展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因如此,我市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深入推动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一体发展,努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新业态。同时,瞄准康养产业的“蓝海”市场,借助紧邻京津巨大消费市场的优势,大力引进京津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企业及社会资本,打造京津高端人群的“第二居所”和国际医疗康养休闲基地。

    现在来承德旅游康养,我市处处皆新景。

    在文化旅游上,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武烈河百里休闲旅游带、皇家文化体验旅游带等7条精品示范带建成规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蟠龙湖特色小镇群、怡达山楂小镇等总投资940亿元的4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旅游大数据、“一部手机游承德”等智慧旅游平台日趋完善。

    在医疗康养上,以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基地为龙头,以“六位一体抗癌模式”为核心,集中打造将医疗与森林康养、温泉疗养等结合起来、融合发展的京郊医养基地和中国北方高端康养中心,带动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仅2019年,我市医疗康养产业就收入94.6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82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

    我市优良的环境禀赋还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天赐宝地”。

    走进隆化县韩麻营镇大乌苏沟村海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阵阵淡淡的香菇清香就扑鼻而来。

    菇棚内,密密麻麻的菌袋整齐地排列着,菌包上,一只只香菇长势喜人。菇农们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厂房内,数台烘干机同时作业,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卸菇、装菇、发货,一派繁忙的景象。

    食用菌产业是我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按照“三区六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绿色食品、现代中医药、医疗康养三大特色,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及生物制药产业,大力推动“食、药、医、健、游”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绿色食品方面,以“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整合全域优质农产品资源打品牌、拓市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与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建设供应京津冀高端消费市场、辐射全国的绿色有机产品加工和集散基地。在生物医药方面,加快推动百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深化颈复康、天原药业等重点企业与中药材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特色、绿色和现代中药,打造了中国北方最大的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462家、医药制造企业2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1.2%,建成500亩以上种植基地43个,中药材总面积38.6万亩。仅2019年就实现增加值286.8亿元,占GDP的19.5%。

    一年多来,承德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脚步越发铿锵,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紫塞大地上交织演绎出一支气势恢弘的变奏曲,一个绿色发展中的承德正和着时代的节拍,高歌猛进,必将谱写出新的华丽篇章!


展开